校园生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全育人 >> 校园生活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长青队社会实践有序进行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3日 17:36    点击次数:263

7月11日至7月21日,实践队伍成员分工在山东、江西、河南、重庆走访家乡传统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了对家乡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调研活动。

在商河,孙星月考察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代表——鼓子秧歌。商河民间歌舞形式多样,其中“伞鼓舞”的舞蹈形式最完整,文化内涵最深厚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鼓子秧歌”颇具代表性。鼓子秧歌起源于济南商河县,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采访过程中,孙星月发现鼓子秧歌是当地中老年人的情感寄托,同时商河县也紧跟时代潮流,积极与各级舞蹈家协会及20余所高校保持联合协作,不少新鲜血液的注入使鼓子秧歌焕发勃勃生机。

在淄博,王昕娟从商业视角观察了周村古商城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上的繁盛,鲁商文化的代表到现在商业文化再创造,古商城也面临现代转型下发展潜力不足、商品经济不够活跃的困境,但是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机遇,在中国风盛行之时,古老的丝绸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如今的周村,将古城温柔地纳入生活的臂弯里,比邻而居,传统文化认同早已融入血脉深处,代代传递,生生不息。

罗江楠对江西的华林书院和竹溪祠堂进行了调研。华林书院最早是华林胡氏家族私塾,后发展为华林学舍,宋初胡仲尧将其扩建为华林书院。它是一所家族化书院,输送一大批人才,被誉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书院赖以依存的旧式官僚退出历史舞台,立志救国的莘莘学子目光转向新式学堂,加上百年兵燹,书院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竹溪祠堂始建于宋代,历经多次翻修。现在祠堂在原址重新翻修,最大程度保持原样。中心用来透光的天井,四周的楼阁轩榭,一应俱全。两者对比之下,罗江楠对现代化背景下城镇的发展现状产生了深刻思考,认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再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城镇发展必不可缺的一环。

武俊笑选择了洛阳的三彩艺术作为调研对象。三彩艺术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发现且盛行于洛阳,因此被称为“洛阳三彩”,而唐三彩作为洛阳三彩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艺术性和观赏性极佳,其烧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洛阳博物馆内,武俊笑感受了唐三彩的灵动和精美,表示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立足传统,融汇现代,打造唐三彩这一名片,是洛阳夺取新时代文化复兴胜利的法宝。

豫剧是秦滢此次的调研对象。从林州市豫剧二团的守着大院的刘爷爷到台前幕后一提起戏就笑口常开的李大姐,是演员的坚持;“送戏下乡”和“豫剧进校园”等活动是社会的努力,它的传承,虽无舞台喧嚣,却是润物无声。在走访过程中,秦滢对豫剧的发展情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在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确实遇到了许多危机不可否认的是,豫剧并没有被时代的潮流淹没,仍有一群专业并热爱的人在守护着它的根,使得豫剧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很好的留存、前进。他们笃信,豫剧的传承,必能薪尽火传,再创辉煌。

在重庆涪江,杨楠实地观览了潼南大佛寺。大佛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世界第一大室内金佛,被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世界上最早使用全琉璃顶古建筑“七檐佛阁”;遗存有明宣德年间建造的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全国最大的石刻顶天“佛”字;明清以来洪水位线等十八胜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调研采访中杨楠发现大佛寺是当地人们美好愿景的寄托之所,在重修之后,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从历史的角度对家乡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了解到家乡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不断上升,增强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锻炼和提高了自身沟通和研究分析的能力,并在辽阔的人生进程与广阔的时代舞台,谱写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华章。








【作者:    责任编辑:李虎】


上一条:2022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下一条: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赴青岛关于德国建筑群保护情况调研团队实践考察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