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学术报道

讲座纪要︱余凯思(Klaus Mühlhahn):“德国的中国研究发展历程”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8 点击数:

9月6日下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史教授余凯思(Klaus Mühlhahn)受邀在山东大学历史学院作了题为“德国的中国研究发展历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世界史系孙立新教授主持,历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多名师生到场聆听,并积极参与了讨论。

余凯思教授以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的发展历程作为个案,以小见大地论述了德国的中国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发展状况。从“没有中国的中国研究(19561968)”“政治化与阵营割裂(19671980)”“对话与分化(19812015)”和“当前困境(2015年至今)”四个历史时期,揭示了德国的中国研究发展受历史进程、国际关系局势、政治运动的影响,而展现出的学科特色、进退兴衰以及名人成就。回望汉学系七十载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当今德国的中国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余教授指出我们在科研中应当更加注重差异化认知和长时段视角。

在问答环节,师生们围绕“如何通过中国研究揭示中国潜力”“德国学界如何看待中国式现代化”等议题,与余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余教授总结称,德国的中国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提供关于中国的信息,更是促进中德对话与交往的重要渠道。唯有持续交流,方能增进两国的相互理解;唯有不断加深认知,才能化解双边交往中的误解。理解彼此的历史叙述与文化逻辑,也已成为构建和稳定国别关系的关键所在。

作者:穆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