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山东大学历史学院碑铭薪传实践队成员顺利完成了对济南市孝文化博物馆和齐鲁碑刻文化苑内碑刻的识读和整理,为每块碑刻设计并撰写相应的数字档案,制作二维码粘贴于对应碑刻附近,供游客线上线下扫描以了解碑刻信息。此次活动聚焦济南本地碑刻,旨在运用历史学、档案学等专业知识,对园区内的碑刻进行系统有效的整理,并借助数字技术,方便游客阅读了解,增强游客参观体验,为济南城市建设与文旅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8月1日,该团队首次前往济南市孝文化博物馆和齐鲁碑刻文化苑,对碑刻进行拍照、筛选和编号,共计75块。随后该团队识读碑刻文字并为其添加标点与字词解释,破除大众对碑文内容的识别和理解困难。在此基础上,团队以碑文为线索,深入查阅相关史料,完善碑文中的人物信息与时代背景,把碑刻融入到它所反映的时代中,从整体历史中理解碑中人事。最后,团队将所有信息整理汇总,为每块碑文构建其专属的数字档案,并制作二维码,扫描即可查阅数字档案。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面对篆书隶书、异体字不常用字、模糊破损等识别难题,积极查阅资料,询问师友,攻克难关。历经十日,该团队完成对碑刻的识读和建档工作。后续将编辑成册,打印成纸质档案册,并将二维码逐一打印,以线上线下两种形式供游客查询了解。该团队将专业学科知识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随时可得的历史文化体验,有效提升参观的深度与便捷性,推动文旅赋能地方发展,促进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图 1 碑刻实体图(孝文化博物馆)

图 2 数字档案示例图
“以史读碑,以碑证史”。该团队不仅通过精准识读、断句释义,破除了古代碑文的解读障碍,让石刻真正“开口”,还通过深入考证丰富济南历史文化的细节与认知维度,为理解城市文脉提供了珍贵实证,为讲好济南故事、提升文旅品质贡献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