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学术报道

吴雪飞副教授在《文史哲》发表论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09 点击数:

近日,我院吴雪飞副教授在《文史哲》2025年第3期发表学术论文《秦及汉初的“徭”与“更卒”》。

“徭”是秦汉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以往因材料较少,学界对秦及汉初“徭”的内涵、供役方式等存在较大争议,对传世文献记载的“月为更卒”也存在不同理解。本文利用岳麓秦简《徭律》等材料,重点考察秦及汉初徭制中的“徭员”“均徭”“徭券”“徭牒”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当时“徭”的形态及其与“月为更卒”的关系。

文章指出,秦及汉初的“徭”是一种临时性、补充性力役,采用“非连续性”的供役方式。徭徒以“日”计徭,一年内可能多次服徭。国家对每位徭徒一年的徭役总量进行控制,规定一个累计的徭役天数定额,即“徭员”,“徭员”根据徭徒爵位的高低呈等差之别。政府连续征发徭役时,需要以年为单位,比照不同爵位者“徭员”间的比例,对徭役进行等差分配,即“均徭”。国家使用“徭券”“徭牒”征发“徭”,年尾对“徭券”“徭牒”登记的徭役天数进行汇总,考察徭徒服徭数是否符合“徭员”,以及官吏是否“均徭”。因此,秦及汉初“徭”的供役方式比较复杂,需要经过计算,与每年连续一个月轮更的“月为更卒”不符。“月为更卒”可能指秦代“戍者月更”的戍役,也可能指西汉中后期社会身份秩序发生变化后的徭役。

《文史哲》创刊于195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的首家高校文科学报,也是我国目前刊龄最长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在海内外人文学界卓有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