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至28日,2022级档案班全体同学在档案学系党支部书记毕牧老师、班主任王宁老师的带领下,赴北京开展专业实习。为期三天的行程中,师生们先后走进中国人民大学、自然资源部档案室、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国家电网档案馆等单位,通过学术交流、实地参观、座谈研讨等形式,深入感受档案学前沿研究和不同领域档案工作的特色与趋势。
8月26日下午,师生们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参观学习。学院档案系系主任、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钱毅教授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师生们作主题为“基于五态四化的信息资源形态演进”的学术讲座。钱老师从档案资源的形态演变切入,简明生动地介绍了技术环境变迁下档案资源态别、管理空间、适用方法等要素的嬗变,为新时代发挥档案资源在证据留存、记忆建构、知识服务等多场景的利用价值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学院数字人文技术实验室刘力超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参观了实验室并了解相关历史沿革、技术设施、人才培养情况和最新科研成果,感悟数字人文技术赋能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现实魅力。



8月27日上午,师生们首先来到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进行座谈交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档案处高发建处长、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蒋志浩处长等出席座谈会。在听取自然资源部数字档案室系统建设、测绘档案资料馆档案工作情况介绍后,双方就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路径、数字档案室建设发展趋势、测绘档案管理利用服务场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随后,师生们前往中国地质博物馆,依次参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地质勘探原始记录、出土古生物化石等专题展览,深入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丰富的自然精华和文化遗存。



8月27日下午,师生们前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参观学习。在一史馆老师的陪同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基本陈列展”和“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等明清历史档案展,深入了解明清两朝历史演进、极具特色的明清档案装具以及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随后的座谈中,双方就一史馆的明清档案馆藏情况、档案编研发展趋势、查档服务策略、技术赋能历史档案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历史档案资源在新时代的价值焕活路径。


8月28日上午,师生们来到北京市档案馆开展学习。在市档案馆技术保护处王凯处长、办公室祁兵副主任的陪同下,大家首先参观了北京市档案馆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直观体验大型图纸档案数字化、纸质档案修复与修裱、音视频档案数字化和纸质档案脱酸等档案保护的先进设施与技术方法。随后,师生们前往三层档案利用大厅亲身体验查档利用服务全流程。最后,大家先后参观了“合院之城——北京古都文化档案史料展”和“胜利烽火——京津冀晋蒙抗战史料展”,深入学习北京古城的起源、形制演变与文化内涵,了解京津冀晋蒙地区在抗战中的独特地位,切身感悟档案中蕴含的丰富民族文化和宝贵革命精神。



8月28日下午,师生们来到国家电网档案馆参观学习,国家电网档案馆周峰馆长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大家亲切讲解国网档案馆发展概况。在档案馆开发利用处张喜波处长的陪同下,师生们参观了国家电网公司档案馆展厅,深入了解电力工业的历史变迁、国家电网公司历史沿革和发展成就,观览电网科技档案和实物档案等珍品馆藏,切身感受我国电网行业从区域化发展至全国互联的历史进程。在交流座谈环节,双方对国家电网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功能建设、集团企业档案集中管理模式和企业档案开发利用场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本次考察实习通过从高校到机关档案室、综合档案馆再到企业档案馆的丰富参观学习活动,将学术交流和实践研习密切结合,既加深了同学们对档案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了理论认知边界,又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丰富见闻,领略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的档案工作进展。着眼未来,我院将持续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学生深入实践场域,在“行走的档案课堂”中锻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文/林心宇 王晓静 图/费俊凯 吴晓